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顾宏义教授来院作专题讲座
10月28日至11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顾宏义教授应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邀请,以《古籍整理实务》为题在岳麓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作了前后共6讲的专门讲座。书院师生纷纷慕名前来听讲,学习古籍整理的基本功。
顾宏义教授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已数十载,与岳麓书院也有数十年的友谊。此次来院,顾教授专门向岳麓书院师生讲授多年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的经验。《古籍整理实务》第一讲为《底本选定》。底本选定是开展古籍整理工作要最先解决的问题,其选定结果往往决定了古籍整理的质量。选择善本、原本和校本等是选择底本的基本原则。第二讲为《古籍校勘》,就校勘类型(是否采用底本之校勘)、校勘方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校勘原则、校勘释例(误字、衍文、脱文、倒置、重文、错简)一一作了详细介绍。第三讲为《标点》。标点与校勘一样,同为古籍整理必备之基础。现今的古籍整理与出版又分加专名线与不加专名线两种,加专名线的难度较大,对整理者的学识水平要求较高。本专题还详加介绍了标点产生讹误的原因,即“未理解原文、不熟悉故实、不熟悉制度”等。此外,还着重介绍了古籍标点时常用而现今简体横排不常用的专名线的使用方法。第四、第五讲为《校勘记》。逐条记录校勘成果的文字称校勘记,是古籍整理形成成果时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讲围绕校记的形式、出校记之原则、避讳字及其回改和校勘记之撰写展开。校勘记的撰写是本讲的重点内容,顾教授强调:“校记一般以浅近文言撰写,力求简明扼要,力避枝蔓含糊和考证繁琐。校记体例、文笔需统一,不能前后不一。一条完整的校记,须包括出校文字、说明原文各本之异同、申述存疑或改动之理由三部分。常见之校记,大体分为存异、存疑、据改、说明、考辨等类型。”第六讲为《附录》《点校说明》。这是古籍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放在书后与书前。完成这两部分内容后,一部古书的整理工作也大体完成。
顾宏义教授在书院古籍所与听讲师生的合影
顾宏义教授在讲授《古籍整理实务》期间,于11月1日下午2点半在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进行了以《“层累地造成”的宋金采石之战史发覆》为题的明伦堂讲会,由李成晴老师负责主持。讲座前,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为顾宏义教授颁发了聘书,正式聘请顾教授为岳麓书院客座教授。顾宏义教授在讲座中,结合著名史家顾颉刚提出的“层累地构成”中国古史的学说,以文献学的方法介绍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史料对于宋金采石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以丰富的史料、严密的考辨尽量还原了历史真实,同时也作为一个实际案例印证了顾颉刚先生“层累地构成”中国古史的观点。最后,讲会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岳麓书院 赵伟)
顾宏义教授的《“层累地造成”的宋金采石之战史发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