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浙本、殿本異文考辨二百例 魏小虎
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浙本、殿本的異文多達數千處,對其逐條辨析,是判定版本優劣最為可靠的途徑。本文選取了不易遽斷其正誤的異文二百則,詳加考辨。
關鍵詞:《四庫全書總目》異文
《四庫全書總目》(以下簡稱《總目》)是中國古典目錄學的集大成之作,乃學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遺憾的是,此書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兩個版本,即浙江刻本(以下簡稱浙本)和武英殿刻本(以下簡稱殿本)的版本優劣問題,卻因卷帙浩繁,通校不易,於是諸家便不約而同採用了蜻蜓點水、抽樣調查的論證方式,終不免陷入各執一說而又互可舉出大量反證的尷尬局面。筆者以為,惟有將二本詳校一過,對所有異文逐條辨析,方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據筆者統計,二本異文(不包括通假字、異體字、俗體字)共七千餘條。其中應從浙本而殿本誤者約二千條,反之,應從殿本而浙本誤者約一千二百條,則孰優孰劣可成定讞。擬另撰《〈四庫全書總目〉浙本、殿本優劣考論》一文詳述,此不贅。
今特摘出前人未曾論及或語焉不詳的異文二百則,均附有考辨,以供學界參考。
凡例:
以中華書局影印浙本《總目》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卷前殿本《總目》為校本。底本誤者不改原文,僅在校記中說明。
所引各書原文,凡未作特別説明者,著錄書皆据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存目書皆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本。
避諱字徑改。
卷一
周易正義十卷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此書初名《義贊》,後詔改《正義》……
“義贊”,殿本作“易贊”,誤,《新唐書》卷一九八《孔穎達傳》載:“初,穎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受詔撰《五經》義訓,凡百餘篇,號《義贊》,詔改為《正義》。”
卷二
紫岩易傳十卷
宋張浚撰……朱子不取牧說,而作浚《行狀》,但稱尤深于《易》、《春秋》、《論》、《孟》,不言其《易》出於牧,殆諱之歟?
“《行狀》”,殿本作“《墓誌》”,誤,朱熹《晦庵集》卷九十五有《少師保信軍節度使魏國公致仕贈太保張公行狀》,而無其《墓誌》。
卷三
周易經傳集解三十六卷
宋林栗撰……是書淳熙十二年四月嘗進於朝,首列進書表、貼黃、敕諭各一道,栗自序一篇。貼黃稱本名《周易爻象序雜指解》,後以未能該舉彖、象、系辭、文言、說卦,乃改今名……
“彖、象”,殿本作“彖、詞”,誤,據《經義考》卷二七《周易經傳集解》條引貼黃曰:“臣昨陳乞修寫劄子,系以《周易爻象序雜指解》為名。今來竊自維念三聖人所垂經訓,先設卦畫,次系彖辭,即‘爻、象’二字不為該備;及觀孔子所贊有彖、象、系辭、文言、說卦,即‘序、雜’二字亦未能概舉。今故仍《春秋》之例,以三聖所垂之經與孔子所贊之傳,總謂之《周易經傳集解》,繕寫進呈。”
卷五
周易劄記三卷
明逯中立撰。中立字與權,號確齋,聊城人。萬曆己丑進士……
“己丑”,殿本作“丙戌”,誤,《明史》卷二三〇逯中立本傳云萬曆十七年(己丑)進士。丙戌為十四年。《明清進士題名碑錄》載萬曆十七年己丑科三甲第十三名為逯中立。高攀龍與之同榜,本卷《周易易簡說》條殿本亦誤作“萬曆乙丑進士”。
卷六
田間易學十二卷
國朝錢澄之撰……初撰一書曰《易見》,因避兵閩地,失其本。又追憶其意撰一編,曰《易大傳》……
“《易大傳》”,殿本作“《易火傳》”,應據改。此書凡例云:“漳浦黃先生……教令學《易》。不數月,吳下大亂,家室喪亡,竄身入閩,困閩山者三年。毎念先生教,輒思讀《易》。其《見易》舊解遺亡殆盡,又無書可借,唯記誦章句,默尋經義。時有所獲,久之成帙,目曰《火傳》。蓋以家園屢經兵火,所藏故本應付灰燼矣。又以薪盡火傳即此,猶是先君子之遺教也。”
讀易日鈔六卷
國朝張烈撰。烈字武承,大興人。康熙庚戌進士,授內閣中書。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改翰林院編修,歷官左春坊左贊善。是書一以朱子《本義》為宗。謂:“《易》者象也,言有盡,象無窮。伏羲畫為奇偶,再倍而三,因重而六……”
“畫”,殿本作“晝”,誤,此書卷一乾卦云:“伏羲仰觀俯察,至透極熟,欲舉以教人,無可形似,故借其數以明之。畫一奇以象陽,畫一耦以象陰也。然一陰一陽又有各生一陰一陽之象,故再倍而三,以成八卦。”
乾坤鑿度二卷
……下篇謂坤有十性,而推及於蕩配、陵配。又雜引《萬形經》、《地形經》、《制靈經》、《蓍成經》、《含靈孕》諸緯文……臣等因考《列子》、《白虎通》、《博雅》諸書,皆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為氣、形、質之始,與《鑿度》所言相合……
“陵”下“配”字,殿本脫,此書卷下有三蕩配、四淩配。
“《地形經》”,殿本作“《地靈經》”,誤,此書卷上“立乾坤巽艮四門”條引《地形經》曰:“山者艮也”云云。
“氣、形、質”,殿本作“形、氣、質”,誤,《列子·天瑞》曰:“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白虎通義·天地》引《乾鑿度》、《廣雅(一名博雅)·釋天》所載略同。
卷七
淮海易譚四卷
明孫應鼇撰。應鼇字山甫,貴州清平籍,南直隸如皋人。嘉靖癸丑進士……
“清平”,殿本作“青平”,誤,清乾隆《貴州通志》卷二八有孫應鼇小傳,“字山甫,清平人……嘉靖丙午鄉試第一,癸丑成進士。”同書卷三八載郭子章《尚書文恭孫公應鼇傳》云:“孫應鼇,字山甫,清平衛人。”
今易詮二十四卷
明鄧伯羔撰。伯羔字孺孝,常州人。朱彝尊《經義考》載其《古易詮》二十九卷,《今易詮》二十四卷……
“孺孝”,殿本作“儒孝”,誤,《經義考》卷五八載此書史孟麟序云:“吾友鄧孺孝”,清光緒《金壇縣誌》卷之九《人物志·隱逸》鄧伯羔小傳亦作字孺孝。
“《古易詮》”,殿本作“《古易論》”,誤,《經義考》卷五八著錄《古易詮》二十九卷,《今易詮》二十四卷。《明史》卷九六《藝文一》、《千頃堂書目》卷一同。
卷八
易學筮貞四卷
國朝趙世對撰。世對字襄臣,衢州人……
“襄臣”,殿本作“襄城”,誤,清順治刻本作《易學蓍貞》四卷,題“瀫水後學趙世對襄臣輯”。卷前章有成引言亦稱“襄臣”。
卷九
易經述
國朝陳詵撰。詵字叔大,號實齋,海寧人……
“叔大”,殿本作“叔夫”,誤,《清史稿》卷二七四本傳、《大清一統志》卷二百十九《杭州府·人物》小傳、《浙江通志》卷一百五十八《人物·名臣·杭州府》小傳等皆作“字叔大”。
周易本義述蘊
國朝姜兆錫撰。兆錫字上均,丹陽人。康熙庚午舉人……
“舉人”,殿本作“進士”,誤,《江南通志》卷一三二《選舉志·舉人八》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有姜兆錫,丹陽人。《清史列傳》卷六十七有傳,未言曾中進士。《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無姜兆錫。
卷十一
尚書表注二卷
宋金履祥撰……初,履祥作《尚書注》十二卷,柳貫所撰《行狀》稱“早歲所著《尚書章釋句解》,已有成書”是也……
“十二卷”,殿本作“二十卷”,誤,《經義考》卷八十四著錄金履祥《尚書注》十二卷:“按柳文肅貫撰《行狀》云:‘先生早歲所注《尚書章釋句解》’,蓋指《書注》十二卷而言。”《十萬卷樓叢書》初編有《書經注》十二卷,《碧琳琅館叢書》甲部、《芋園叢書》經部有《金氏尚書注》十二卷。
卷十二
尚書纂傳四十六卷
元王天與撰。天與字立大,梅浦人。大德二年,以薦授臨江路儒學教授。蓋天與為贛州路先賢書院山長時,憲使臧夢麟以是書申台省,得聞於朝,故有是命也……
“臧夢麟”,殿本作“臧夢解”,應據改。此書卷首劉辰翁序云:“大德中,鄞人臧夢解為憲使,以其書上於朝,得授臨江路儒學教授。”臧夢解,《元史》卷一七七有傳,“大德元年,遷江西肅政廉訪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