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

0731-88821560

或给我们留言

QQ在线

时务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时务动态 >> 正文

首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6日 15:40  点击:[]

《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的史鉴,是世界文化的珍宝。近年来对《四库全书》的研究不断推进,但如何进一步推动四库学研究走向系统和成熟,成为摆在学界面前的重要课题。6月5—6日,“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来自国内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岳麓书院,围绕《四库全书》及其研究价值、学术史梳理、方法论反思、专题性研究等问题展开研讨。

正本清源正确认识《四库全书》与四库学研究的价值

《四库全书》最后完成距今已经两百多年了,自面世以来,学界及社会对它或毁或誉,莫衷一是。今天,如何认识四库全书和四库学研究的价值是当代社会和学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次会议对此作了热烈的讨论。

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李铁映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认为《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的史鉴,是世界文化的珍宝。《四库全书》所藏,是中华民族之精神,中华民族之根脉,是中华民族之家园。《四库全书》所载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而绵延不息的渊源。我们必须保护《四库全书》,而研究就是最好的保护。研究《四库全书》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解说,就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精神自信的表现,就是传承我们祖先之灵魂、思想。研究《四库全书》,是中国人的应尽之责,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有学者认为四库体系是一个浩如烟海、经纬天地、包举洪纤、总括百家而无所不及的超大型文献宏构和知识宏构,通过四库学几乎可以展开对中国古代典籍主体、中国古代知识谱系和中国古代固有学术的宏大研究,其意义和价值得天独厚。

展开学术史梳理把握四库学发展脉络

推动四库学走向深入必须对此前的研究展开回顾、总结、梳理,本次会议上,有的学者对四库学进行长时段的学术史梳理,也有学者对近五年的研究展开阶段性分析。

自从昌彼得先生首倡“四库学”之后,四库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各个专题领域,尤其是总目研究方面产生了许多成果。有的学者认为,二百多年来的《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补正、笺疏、学典、思想文化研究、编撰研究、文献学研究六大范畴,专家们认为这些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存在不足——有的重要论著在学术史上影响力不够,但它们提出了新方法、展现了新视野,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值得关注。

在四库学发展历程中,陈垣、余嘉锡、胡玉缙、张舜徽、杨家骆等前辈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界对这些学者及其成就展开了程度不等的研究。大会上,有学者结合张舜徽的《四库提要叙讲疏》及其他四库学相关的论述,全面探讨了张舜徽的四库学成就,认为其成就包括在为四库提要研究探索新路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简要讲述了中国学术史,指示后学者读书治学之法,也为后来学界探讨国学的定义与范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等。

总揽全局,才能胸有成竹。甘肃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编著的《四库全书研究论文篇目索引(1982-2010)》呈现了这一时期四库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有学者对2011-2015年的四库学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1、四库学研究群体已经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2、与前一阶段相比,四库学的研究数量保持持续增长,在全国形成了以北京、南京、上海、兰州、重庆等地为中心重点研究区域,和以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为中心的比较明显的研究群体;3、在研究者的年龄结构上呈现出老中青三代金字塔式的分布结构,并且出现了医学、科技、风水堪舆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反思方法论不足破解学科建构瓶颈

通过对此前研究的梳理,四库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显露出一些基础性、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四库学的深入,反思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推动四库学深入的必要途径。

有学者认为,《四库全书》的相关研究至今已有丰厚积淀,为四库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四库学的梳理、反思提供了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前提。建构宏大而深密、系统而科学的四库学,便在此基础和前提下成为新的研究使命,也成为推动这一领域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契机。不能把所有相关研究都概括在《四库全书》研究的名目下。当前学界对四库学的理解还较为模糊,虽然“四库学”作为一个名目提出来了,但思考的成熟、研究的深入、理论的建构并非一朝一夕可为,为此要做的事还很多。在研究其特殊性下足功夫,由此才能建立起一门独特之学。如果没有清晰的边界,没有严格的定位,真正意义的四库学也就无从谈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成熟学科可以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系,为四库学的发展和建构提供经验。通过与敦煌学、红学、甲骨学的比较分析,四库学虽然就其性质而言更具中国固有之学的特征,但在现代学术背景下,它的发展需要融入当下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而这种“融入”的前提是研究者当具有贯通中西思想与学术的“通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四库学,才能立足中国、面对世界,成为既有中国气派、又具世界影响的学术。

百花齐放四库学的专题探析

研讨会上,各位学者对四库学研究的诸多具体问题发表了多篇论文。有学者讨论了《天津图书馆藏纪晓岚删定< 四库全书总目>稿本》的编纂时间;有学者以耶稣会士所翻译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在《四库全书》中的反应为例探讨了《四库全书总目》对西学的误读及其成因;有学者讨论了纪昀与四库全书的关系。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对《四库全书》的文献考辨、思想观念、历史流传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四库全书》修成后,先后抄写七部副本,分藏于北四阁(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和南三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历史沧桑,目前南北七阁只剩下四阁,而七阁藏书只剩下三部半。本次论坛,有多阁派代表参加,就《四库全书》的保存与数字化出版、展览等《四库全书》的保护与流传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点。

群策群力共议四库学的发展方向

四库学内容博大,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四库学走向深入。

在此次论坛上,与会学者除根据学术背景分为三个组别展开切磋讨论之外,还举行了中国四库学博士论坛、古籍研究所会议、四库学发展座谈会、《四库全书》保护与流传座谈会等博士论坛和专题座谈会,展开有针对性的探讨,以期从各个层面形成合力推动四库学的深入发展。

学者们认为,现代科技日益进步,特别是古籍整理的数字化、检索技术的电子化等,为总目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将会推动总目研究日新月异、成果迭现。

四库提要研究是四库学的重要内容。有学者主持了四库提要汇辑校考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会议中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们加入研究团队,推动研究的深入。

在四库学发展座谈会上,谈到下一步的具体工作,专家们提出应该努力创办四库学的专门辑刊和研究机构、组建中国四库学学会、两岸共同努力将《四库全书》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等诸多宝贵意见。

总之,本次研讨会是十一年以来四库学界的一次盛典,重新认识了《四库全书》及四库学研究的价值,回顾和梳理了以往的学术史,探讨了四库学方法论、学科建设等基本问题,也就四库学的专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讨论了推动四库学发展的工作方向。我们希望,这是四库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新起点。(岳麓书院张洪志中国社会科学网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