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研究

SI-KU STUDIES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

0731-88821560

或给我们留言

QQ在线

四库综论

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库研究 >> 四库综论 >> 正文

故宮圖書館《四庫全書》存本考 李士娟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1日 15:37  点击:[]

Research on the Preserved Copies ofSiku Quanshuat the National Palace Library

Li Shijuan

內容提要:乾隆三十八年開設“四庫全書館”開始編纂《四庫全書》,歷時十幾年完成,先後共繕寫七部分貯七閣,由於歷次戰亂多部被毀。本文作者在整理清宮遺存典籍時,發現故宮圖書館仍然留存有文淵閣、文津閣以及南三閣《四庫全書》存本。對此,作者對這些書籍的留存原因及其特殊的文獻價值一一等進行了考校,且對研究《四庫全書》的編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故宮存藏《四庫全書》存本考證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編纂的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叢書。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開始編纂《四庫全書》,一共繕寫了七部,分貯七閣。乾隆三十九年(1774)下詔興建藏書樓文源閣、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即“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續抄三部,分貯于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即“江南三閣”或稱“南三閣”)。時至今日,各閣書籍多部在戰火中被毀,只存三部半的藏書也是飽經滄桑。文源閣本在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南三閣書,鎮江的文宗閣首罹兵燹,文宗、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先後被毀。現存完整的文淵閣本運到臺灣、文津閣本存國家圖書館、文溯閣本存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亂中散失三分之二,後經配補三次才齊全,現存於浙江省圖書館。

筆者在整理編目清宮遺存典籍時,發現故宮圖書館仍然留存有多閣《四庫全書》,由於各種原因存藏下來。對此,筆者對這些存本逐一進行考證,分析探討其留存原因以及這些《四庫全書》存本的特殊文獻價值及意義。

一、文淵閣及《四庫全書》存本

清乾隆年間建置文淵閣,地點選在文華殿之後、明代禦藥房辦公之所的聖濟殿舊址。據《欽定日下舊聞考》載,清代本無此閣:“謹按舊文淵閣在內閣傍,當文華殿之前,明時已毀於火,乾隆四十年皇上命于文華殿后度地創建藏書之閣仍名曰文淵”。文淵閣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閣名沿襲明代文淵閣之稱,但並未採用明文淵閣的磚城式樣,而是以浙江鄞縣範氏天一閣的輪廓開間為藍圖修建的一座莊重華貴,別具風格的兩層建築。在“七閣”中是第三個建成,貯藏最先告成的第一部《四庫全書》。為了便於查檢翻閱,還特別繪製了《四庫全書排架圖》一併庋置其中。《四庫全書》連同《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入藏文淵閣,按經史子集四部分架分層放置。以經部儒家經典為首共22架和《四庫全書總目考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放置一層;二層放史部書33架;三層子部書22架、集部書28架。所有書籍分別貯藏在楠木匣中。

1933年華北局勢動盪,為避免侵華日軍的掠奪和破壞,故宮博物院文淵閣《四庫全書》隨大批文物被迫南遷,清宮存藏的16萬冊古籍被輾轉運到臺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從此故宮所藏皇室圖書分置兩地。文淵閣現如今也已是書去樓空架還在。據清室善後委員會及故宮博物院民國十八年(1929)七月刊行的《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中記載,文淵閣內當時登記的物品有:“硬木雕花書案1張、硬木書案1張、木書架111個,木架2個”,現在這些書架依然原狀陳列在閣裡,書架上清晰地刻著“欽定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各部排架的字樣,依稀可見當年閣滿《全書》的壯觀景象。

(一)、文淵閣存本介紹

南遷到臺灣的閣書據吳哲夫先生統計,“今日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經過清點,共計36381冊。”按說文淵閣書已經全部裝箱運往臺灣,但本文作者在整理清宮遺存典籍時,卻發現仍有留存閣書,《天學會通》和《天經或問前集》共2種2冊。這兩冊書同裝在一個原配楠木書匣中,書匣上刻有“欽定四庫全書第三千四十一函,子部,天經或問前集,天步真原,天學會通”字樣。書匣內有兩層隔板,每書之間附有夾板。從書匣上所鐫刻的目錄上看,匣內還應該裝有:“《天步真原》和《天經或問後集》兩書”,但書已不在匣中,書籍所在位置空出,或是當年裝箱被帶走或是存放它處,總之,現存故宮圖書館的只有2冊在書匣中。

1、《天經或問前集四卷》存一卷

該書為子部-天文演算法類。建甯遊藝撰,存1卷(卷4)1冊,清乾隆年四庫全書朱格抄本。舊藏昭仁殿。該書為藍色綢面,墨筆楷書,書寫工整,開化榜紙。開本長31.7釐米,寬20釐米、欄長22.5釐米,寬15.5釐米。卷端書:“建甯遊藝撰,天經或問前集卷四”,首頁卷端鈐“文淵閣寶”印,末尾頁沒有鈐蓋印章。卷前副頁黏有黃色題簽2個,上書“詳校官欽天監天文生臣司廷棟、靈台郎臣倪廷梅覆刊”。卷末副頁書:“總校官知縣臣楊懋珩,校對官五官靈台郎臣陳際新,謄錄監生臣顧九包”。

卷前無提要,有目錄:“分野、年月、曆法、霄霞、風雲雨露霧霜、雪霰、雹、雷電、霾、彗孛、虹、日月暈、日月重見、風雨徵、天開、地震、海、咸水、溫泉、潮汝(汐)、望氣、野火、占候、四行五行、地理、數、星降生”。目錄共有27個條目,其中“汐”寫成“汝”,顯然是繕寫人員的筆誤。

是書為天文學科普讀物,書內有諸多氣象學知識,因此,該書也被譽為“中國近代氣象學啟蒙之作”。該書簡要解釋了各類氣象要素、大氣光象、風雨預測的知識。《四庫全書簡名目錄》曰:“《天經或問前集四卷》,國朝遊藝撰。是書凡前後二集。後集多支離汗漫之談;此集于天道運行皆設為問答,一一推其所以然,頗有理致,其不談占驗,由為精識。”總纂官紀昀評述該書曰:“凡天地之象、日月星之行,薄識朒朓之故,與風雲雷電雨露霜霧虹霓之屬,皆設有問答,一一推闡其所以然,頗為明晰。至於占驗之術,則悉屏不言,尤為深識。”

2、《天學會通一卷》

子部-天文演算法類。青州薛鳳祚撰,1卷1冊,清乾隆四十六年四庫全書朱格抄本。舊藏昭仁殿。該書為藍色綢面,墨筆楷書,書寫工整,開化榜紙。開本長31.6釐米,寬20.2釐米、框22.5釐米,寬15.5釐米。卷端書:“青州薛鳳祚撰”,首頁卷端鈐“文淵閣寶”印,末頁鈐“乾隆御覽之寶”印。卷前副頁黏有黃色題簽2個,上書“詳校官欽天監天文生臣司廷棟、靈台郎臣倪廷梅覆勘”。提要末書“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卷末副頁書“總校官檢討臣何思鈞,校對官五官靈台郎臣陳際新,謄錄監生臣趙輿昱”卷前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提要、目錄。

該書卷前提要曰:“是書本穆尼閣《天步真原》而作,所言皆推算交食之法。按推算交食,凡有兩例。一用積月積日以取應用諸行度數,由平三角、弧三角等法逐次比例,而得食分時刻方位者;一用立成表,按年月日時度數,逐次檢取角度加減,而得食分時刻方位者。鳳祚此書,蓋用表之例,殊為簡捷精密。梅文鼎訂注是書,亦稱其以西洋六十分通為百分,從授時之法,實為便用,惟仍以對數立算不如直用乘除為上法。惜所訂注之處,未獲與之相質雲。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四庫全書簡名目錄》評曰:“是書以表演算法求交食,蓋本穆尼閣天步真原,而推演其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