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研究

SI-KU STUDIES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

0731-88821560

或给我们留言

QQ在线

经部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库研究 >> 经部研究 >> 正文

《四庫全書總目·周禮類》所載學術流別管窺 蔣鵬翔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0日 17:32  点击:[]

The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inBibliography of Imperial Collection of Four Divisions ZhouLi category

Hunan University YueLu Academy Jiang Pengxiang

:《四庫全書總目·周禮類》收錄的歷代著作,根據學脈淵源,可分為遵循經注舊文者、受《周禮新義》影響者與受《周禮復古編》影響者三類,根據體例主旨,可分為以史證禮、駁注疑經、基礎讀本三類。梳理此類別關係,可以明瞭四庫館臣關於《周禮》學的基本觀點:《周禮》經文可信,有闕佚而非依託;以俞庭椿為代表的《冬官》未亡說影響深遠,必須澄清;治《周禮》當用漢學門徑,但在清中期以前的《周禮》學史中宋學類著作實占主流地位,《總目》只能依靠徵引其中有關名物制度訓釋考證之文字的方法來達到存信史、導學風的目的。

關鍵詞:《四庫全書總目》;《周禮》;學術史

《四庫全書總目·周禮類》提要凡61篇(正編22篇,存目39篇),於歷代著作剖析源流,考辨得失,可以視為一部簡明的清中期以前《周禮》學史。今就筆者管見所及,試論其編撰心曲及學術史觀,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總目·周禮類》提要較為關注各書之間的學術淵源,凡沿襲傳承之處悉加點明,將其提供的線索彙集貫串,首先可劃出三個大的流別。

一、遵循經注舊文者:

1、宋易祓《周官總義》,“雖持論互有短長,要皆以經釋經,非鑿空杜撰。”

2、宋朱申《周禮句解》,“大略根據注疏,義取簡約。”明孫攀《古周禮釋評》,“因朱申《周禮句解》稍為訂補,別以音釋、評語標注上方。”明徐昭慶《考工記通》,“此注本之朱周翰之《句解》。”

3、明郎兆玉《古周禮》,“自別于俞庭椿諸人之改本也。其注皆鈔撮舊文,罕能通貫。”明陳仁錫《重校古周禮》,“即因兆玉本也。……其注釋多剽朱申《句解》。”

4、明王志長《周禮注疏刪翼》,“于鄭注賈疏多刊削其繁文,故謂之刪。又雜引諸家之說,以發明其義,故謂之翼。……亦多采宋以後說,浮文妨要,蓋所不免,而能以注疏為根柢,尚變而不離其宗。”

5、清李光坡《周禮述注》,“取注疏之文,刪繁舉要,以溯訓詁之源,又旁采諸家,參以己意,以闡製作之義。雖于鄭、賈名物度數之文,多所刊削,而析理明通、措詞簡要,頗足為初學之津梁。”清李鍾倫《周禮訓纂》,“其侄鍾倫亦有《周禮訓纂》,與光坡此書體例相近。”清李大浚《周禮拾義》,“書中多載李光地說,蓋大浚為光地之族雲。”(按李光地、李光坡、李鍾倫治《周禮》一脈相承,故《總目》稱“蓋其家學如是也”)。

6、清惠士奇《禮說》,“說《禮》則必以鄭氏為宗,亦猶說《春秋》者必以《左傳》為本。鄭氏之時,去周已遠,故所注《周禮》,必比擬漢制以明之。……士奇此書,于古音、古字皆為之分別疏通,使無疑似,復援引諸史百家之文,或以證明周制,或以參考鄭氏所引之漢制,以遞求周制,而各闡其製作之深意,在近時說禮之家,持論最有根柢。”

7、清沈彤《周官祿田考》,“不見於經者,或求諸注;不見於注者,則據經起例,推闡旁通,補經所無,乃適如經之所有。其說精密淹通,于鄭賈注疏以後,可云特出。”

8、清江永《周禮疑義舉要》,“是書融會鄭注,參以新說,於經義多所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