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研究

SI-KU STUDIES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

0731-88821560

或给我们留言

QQ在线

子部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库研究 >> 子部研究 >> 正文

論出土道家文獻與老莊道、氣和合生物思想的一致性 張景 張松輝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1日 11:57  点击:[]

内容提要:在《庄子道、气含义新论》一文中,我们曾经论述过老庄道、气和合生物的思想,认为“道”是保证万物生成、百事成功的规律,“气”是万物生成的最基本、最细微的“物质颗粒”,“道”和“气”是万物生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本源。这一思想不仅体现在《老子》、《庄子》之中,也体现在出土的道家文献《恒先》、《太一生水》、《黄帝四经》中,我们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献思想的梳理,证明这些文献的万物生成思想与老庄一致,而并非像学界说的那样“是大不同于老子”的“一种新的万物生成动力模式”,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先秦道家道、气和合生物的观点。

关键词:道气恒先太一生水黄帝四经

庄子继承了老子思想,在极力推崇“道”至高无上的同时,对“气”的作用也给予了极大重视,提出了“道”与“气”和合生物的思想。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庄子道、气含义新论》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实际上,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他们在“道”与“气”的关系问题上似乎着墨不多,刘笑敢就说:“气和道的关系,庄子没明确讲过。”因此,道家关于“道”与“气”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

在老庄原文中,除了一些“道生一”、“有生于无”、“通天下一气耳”等极为抽象的言词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之外,很少正面阐述“道”、“气”两者之间到底属于一种什么关系,这或者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这不是一个值得花费笔墨详加论述的问题,就好像“真理共识论”说的那样,认为这一命题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既然“道”、“气”关系在先秦时期已经达成一种共识,那么自然就没有再去探讨的必要了。老庄的这一“省略”,就为我们留下了理解上的困惑,因此,我们这里尝试通过对其他出土的先秦道家典籍(如《恒先》、《太一生水》、《黄帝四经》等)中有关“道”、“气”关系思想的分析,来进一步印证老庄万物生成的本源思想。

一、关于《恒先》中“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恒气相辅相成思想。

《恒先》是1994年发现的一篇首尾完整的战国道家古佚书,共13简,以第3简简背写有的“恒先”标题为名。李学勤在他的《孔孟之间与老庄之间》一文中认为《恒先》是《老子》到庄学之间的联络桥梁。因此,我们可以把《恒先》当作是印证老庄万物生成观念的有力证据之一。在这篇道家佚书中,对“道”与“气”的关系有较为直接的说明:

恒先无有,朴、静、虚。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自厌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虚静为一,若寂寂梦梦,静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

本段大意为:“道(恒)”先于空间(无)与事物(有)而存在,其表现形态是“大朴、大静、大虚”。“道”安然自足(自厌)而不自我压抑(不自忍),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空域(‘或’通‘域’)”。有了“空域”就产生了“气”,有“气”就会产生“有(事物)”,有“有”就会有开始,有开始就会有往复。在天地未生之前,不存在“作”、“行”、“出”、“生”等万物的生成运动,虚静为一体,混沌为一片,万物之间既没有明确区别,也不会滋生。“气”是自生、自作,并不是“道”所生、所为。“气”与“道”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而生成万物。“空域”属于“道”,“道”、“气”生出“空域”。